z
z-index知识总结一、z-index七阶层叠顺序表1.层叠顺序的大小比较:background/border < 负z-index < block块状水平盒子 < float浮动盒子 < inline/inline-block水平盒子 < z-index:auto或者看成z-index:0 /不依赖z-index的层叠上下文< 正z-index。 2.层叠顺序级别高的元素覆盖级别低的元素。二、z-index与创建层叠上下文1.首先要注意,z-index:auto 虽然可以看作z-index:0 ,但是这仅仅是在层叠顺序的比较上;从层叠上下文上讲,二者有本质差别:auto 不会创建层叠上下文,z-index:0 会创建层叠上下文。
2.z-index层叠顺序的比较止步于父级层叠上下文
3.z-index:数字 + 元素属性 配合得到层叠上下文
当z-index的值为auto时,元素还是普通元素,当z-index的值为具体数字时,就会创建层叠上下文
层叠上下文元素是flex子元素,而不是flex容器元素 4.不需要与z-index:数字 配合就可以创建层叠上下文的属性
isolation:isolate这个声明是mix-blend-mode应运而生的。 默认情况下,mix-blend-mode会混合z轴所有层叠在下面的元素,如果我们不希望某个层叠的元素参与混合就可以使用isolation:isolate。
will-change的作用:增强页面渲染性能,即准备GPU(图形处理器)让浏览器加速渲染的 什么是GPU(图形处理器)?GPU是与处理和绘制图形相关的硬件。 GPU是专为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而设计的,可以让CPU从图形处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,从而执行其他更多的系统任务,例如,页面的计算与重绘。 当我们通过某些行为(点击、移动或滚动)触发页面进行大面积绘制的时候,浏览器往往是没有准备的,只能被动使用CPU去计算与重绘,由于没有事先准备,应付渲染够呛,于是掉帧,于是卡顿。而will-change则是真正的行为触发之前告诉浏览器,提前预约从容不迫;突然造访手忙脚乱。
5.不支持z-index层叠上下文元素的层叠顺序均是z-index:auto;6.为何定位元素会覆盖普通元素?例如当图片使用了position:relative;此时图片z-index:auto;这时图片的的层叠顺序 > 内联元素(普通的图片文字是内联元素,层叠顺序是inline/inline-block),所以会覆盖。 三、z-index相关实践时注意的一些原则1.最小化影响原则
2.不犯二准则
3.组件层级计数器
4.可访问性隐藏 人肉眼看不见,但是辅助设备可以识别的隐藏
<input type="submit" id="submit" /> <label for="submit">提交</label> <!--label的 for关联模拟,兼容性很好--> css代码: [type=submit]{ position:absolute; z-index:-1; }
最后,以上内容是最近学习视频内容的大概总结,视频链接:http://www.imooc.com/learn/643
|
- 上一篇:深入理解CSS中的长度单位
- 下一篇:嵌套iframe中的HTML的文档解析类型